春节,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,历史悠久,而其起源却有许多说法,其中最为广为接受的说法是春节起源于古代农业社会的太阳崇拜,据考证,春节这一名称最早出现在中国已经有4000多年的夏朝文献中。另外,春节也被认为是中国传统农历“岁首”的开始,根据史书记载,春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,而被列为正式节日则是在汉代。而本篇文章,我们要为大家揭秘的,是春节更加深奥的起源之谜。
据历史学家考证,我国春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商代。商代时期,农业生产是中国经济的主体,伏羲氏已经制定过农历,每一年分为春、夏、秋、冬四季,分别以立春、立夏、立秋、立冬为季节的开始,那时已经建立了占卜制度,以天文现象为依据,推算时令、气温和天象。因此,商代人在农业生产和生活中也形成了自己的新春习俗,新年期间,人们为了祈求来年丰收,会举行一些祭祀、运动等活动,如“立春祭”、采花游乐、舞龙等。这些活动中,“立春祭”是最早出现的,主要是为了祷祝来年五谷丰登,同时,也呈现出了太阳崇拜的迹象,据考古学家发现,当时人们在迎接太阳时,就和我们现在的迎春一样,在门上贴上红色或金黄色的对联和春联,燃放烟火,挂上祈福的柳条。因此,这些活动的根源也为我们今天的春节习俗奠定了基础。
后来,春节节庆逐渐成熟,春节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在民间逐渐受到欣赏。正月初一的日子,火热气氛千疮百孔,舞龙舞狮、大戏、花会、比赛、集市等各种庙会和活动都在不同地区的城镇、乡村和社区里面举行,而内容最为丰富、形式最为独特的春节习俗,春联、除夕夜、祭祖、拜年、红包等则是中国人在春节中隆重举行的传统节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