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登鹳雀楼》的作者是唐朝著名诗人王之涣,这首诗创作于唐明皇开元二十八年(公元740年),是一首“绝妙好词,千古绝唱”,常被人们朗诵、歌唱。诗中的内容主要描述了作者从秦州到长安的旅途中,在鹤望兰台临风登高之际眼前所呈现的壮丽景色,并以此寓意表达了自己的坚韧和豁达。
登鹳雀楼全名为“鹳雀楼”,是古代长安城的一座高楼,建于唐代,曾是长安城的标志之一,后毁于战火。这座楼共有十三层,高约五十米,每层都有檐廊,可远眺长安城内外风貌,形制与今天的中国传统楼阁相近。 登鹳雀楼名称来源于楼前池塘中的鹳鸟、雀鸟,形象地描绘出了一幅栩栩如生的画面,而这幅画面正是诗人王之涣所欣赏和歌咏的内容。
作为唐朝盛世之一,唐代文化内涵浓郁、多姿多彩,其中唐诗更是作为历代诗歌中丰富多彩的组成部分,成为中华文化宝库中闪烁的一颗明珠。而《登鹳雀楼》作为唐诗中的代表,其文化内涵深厚、艺术水准高超,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,也为后人提供了一个了解唐代文化、历史背景和建筑风格的窗口。